今年,西南民族大學創新開設全國首個中藥學(彝藥學方向)本科專業,實現彝醫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教育傳承零的突破;好醫生藥業集團為該專業提供“好醫生獎學金”——
本報訊 “能夠成為這個專業的首屆學生,我感到非常自豪。”近日,在首屆中藥學(彝藥學方向)開班典禮暨首屆全國彝醫藥學術研討會即將召開之際,西南民族大學彝藥學本科專業新生、來自涼山州越西縣的彝族孩子蔣阿木依且告訴記者,他的夢想是要為本民族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而學校新開設的彝藥學專業為他提供了實現這一夢想的平臺。
今年9月,在國家民委、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衛生廳、省教育廳和省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西南民族大學高度重視積極努力下,該校彝學學院招收了有彝族歷史以來第一批中藥學(彝藥學專業方向)本科生。組建了以西南民族大學民族醫藥研究院副院長、知名博導劉圓教授等多名碩導的教師團隊。在首批20名學生中,有16名來自我州昭覺、布拖、越西、西昌等縣市,通過參加今年高考同時加試彝語,成績合格后錄取的。在大學4年里,將系統學習《彝醫基礎概論》、《彝藥學》、《彝醫方藥學》等相關課程。
彝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創造了古老的彝文,有獨具特色的畢摩宗教信仰和自成體系的彝醫藥文化。這個曾經被外國學者贊譽為“世界上最具盛名的一個醫種”、“古老、神奇、安全、有效”的彝醫藥,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于民間彝醫藥傳承主要是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的方式,多依靠經驗的口頭傳授;全國的彝醫藥專家已嚴重老齡化;沒有規范化的醫藥教育背景,師承后的彝醫很難考得執業醫師證,很多彝族青年認為學之無用,彝醫藥的傳承“青黃不接”等多方面原因導致彝醫藥瀕臨滅絕的狀態,發展彝醫藥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作為一所綜合性民族高校,西南民族大學擔負著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使命,具有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的彝學學院,本著對彝醫藥的傳承與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從民族高等教育及人才培養高度上責無旁貸地挑起了這一重擔,開創性地開設了中藥學(彝藥學方向)本科專業,實現了彝族文化教育史上彝醫藥現代教育傳承零的突破。
據悉,西南民族大學彝學學院將在11月21日在該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首屆中藥學(彝藥學方向)開班典禮暨首屆全國彝醫藥學術研討會,旨在弘揚彝醫藥文化與迎接首屆中藥學(彝藥學方向)本科學生。本次活動由好醫生藥業集團提供贊助,屆時西南民族大學將與好醫生藥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第一批該校特聘彝醫藥學專家頒發聘書、舉行“好醫生獎學金”成立儀式。
本次活動以“傳承彝醫藥文化,發展彝醫藥教育”為宗旨,以“傳承·發展·共建”為主題,通過多角度深入探討交流彝醫藥理論的整理和凝練建設、彝醫藥文化內涵的構建、彝醫臨床優勢、彝醫藥的發展、彝醫藥產業品牌的建設等,建立西南民族大學與好醫生藥業集團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為促進彝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全力構建彝醫藥國內交流與發展的重要平臺,為弘揚彝醫藥文化與彝醫藥人才培養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報記者 石進)
■相關鏈接
近年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傳統民族醫藥的傳承與挖掘,包括彝醫藥在內的民族醫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巨大的醫藥寶庫,國家各有關部門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明確把“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列為“非遺”內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委、科技部、衛生部等11部委局聯合頒發《關于切實加強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與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等等,為彝醫藥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鏈接:http://www.lsrb.cn/html/2014-11/19/content_98021.htm